朗读
今年的金华两会上,“枢纽”成为两会热词。
今天,“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监督”的议案,成为本届人大“一号议案”。金华市市长张健作的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开放枢纽”“国际陆港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与枢纽相关的词汇被频频提及,“枢纽”二字出现了11次。
“枢纽”不仅在报告中,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问问你在江浙沪的朋友,最近在网上买年货,快递大多经过金华分拨集散。
金华是浙江之心,区位优势造就了天然的枢纽优势。但随着“县县通高铁”“显现通高速”的推进,金华枢纽地位有所减弱。2022年,金华提出“打造国际枢纽城”,2024年,金华快递业务量达171.9亿件、居全国首位;海铁联运发运38.1万标箱、居全省第一;中欧班列开行2619列、线路数量、开行量、去程开行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多年前,就有人就提出,“金华是世界‘新十字路口’”。随着货运量连年增长,金华距离“世界‘新十字路口’”还有多远?
一
2025年第一个月,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就迎来重大利好。金华(义乌)作为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正式落地,这意味着金华(义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创建。
好消息的背后,是金华一辆辆日夜进出的集装箱货车,一趟趟密集发运的班列,一个个灯火通明的交通枢纽。
新年第一天,两趟班列从金华出发,满载金华智造“闯”世界:长三角首趟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前往俄罗斯霍夫里诺;金华首趟海铁联运班列从永康东站出发,经过宁波舟山港后发往欧美各国……
5天后,长三角至珠三角的首趟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开行。班列从义乌西站驶出,在金华东站集货后开往广州国际港站,全程只需17个小时,比公共班列节约一半时间。
又过了4天,长三角地区首列常态化高铁快运专列发车,DJ5879次动车装载着2万余件金华特色生鲜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快递,从金华南站出发,不到2小时到达南昌。
2024年,平均每天
另外,金华还在积极构建临港产业圈,让金华不仅是货物的“过路站”。作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两核之一,华东国际联运新城已经聚集了复兴国际、中铝集团、普洛斯、铁集等十余家企业。这些企业开展有色金属交易、高铁快运、集拼仓储等业务,2024年营收近100亿元。下一步,金华还将围绕“港产城贸数”一体化推动重大临港产业平台规划扩容,做强三个“圈”。
第一个“圈”是“物流核心圈”。目前华东国际联运新城内企业,七成以上涉及物流业务。”“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双优势,是吸引他们落地的重要原因。高铁快运专列开起来以后,金华成为全国唯一集“中欧班列+海铁联运+高铁快运”货运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地级市,枢纽辐射优势会让金华更有吸引力。随着高铁快运“增线成网”,“坐”上高铁的金华快递将更“快”。
第二个“圈”是“商贸服务圈”。依托中铝有色金属产业园、尖峰塑料粒子期货交割仓等平台,金华可以发展大宗商品贸易,联动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等,为金华服务业增长提供支撑。
第三个“圈”是“临港制造圈”。华东国际联运新城现在已经引进了三一重工、隆博机电等制造企业,参考上海、西安等临港产业发展较好城市,金华可以利用枢纽优势招引氢能装备、储能等项目,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特色产业。
从“过路站”到“集散地”,如今,站在通往世界的十字路口,金华再次出发。
超过10趟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西、金华南、永康东开出,金华全市多式联运营收增速达20%以上,排名全省第2位。
增速从何而来?
一直以来,公路运输是货运市场的主体,长久以来金华货运96%以上依靠公路运输。2023年,金华铁路运输占比为3.37%,2024年铁路货运量增加了约3%。金华从相对单一的运输方式,发展到更均衡多样的多式联运。
以货运量增加最大的铁路运输为例,金华正在构建“东联西进北上南出”的开放格局:向东,海铁联运通过“义甬舟”“金丽温”大通道,依港出海;向西,“义新欧”班列联通“路上丝绸之路”,依陆出境;向南,依托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或高铁快运南下珠三角,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抑或通过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从东南亚经印度到非洲;向北,货物经铁路到蒙古和俄罗斯。
人通过铁路出行,有高铁、K字头、绿皮车的多样选择,金华让铁路运货也变得精细化。以义乌—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为例,公共班列是主流,运输时长约19天。2024年新开行的“义新欧”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义乌到杜伊斯堡用时缩短到13天。金华还在谋划开行快速班列,运输时效介于全程时刻表班列和公共班列之间。金华运往珠三角的货物,以前走公共班列需要25小时以上,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就是全程时刻表班列,只要17个小时,高铁快运采用动车直达,时效更快,不到2小时就能到南昌。
根据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铁路营业性货运量占比约9.2%,金华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但通道已经打通,货运量的增长就交给时间了。
二
金华是浙江之心,历来是水陆交通要冲,“水通南国三千里”是古时水运发达的真实写照。
1932年,杭(州)江(山)铁路(浙赣铁路前身)贯通金华,金华火车站开站通车,成为我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金华作为交通枢纽承担了金华、丽水、温州、台州等地区的客货运输中转任务,每到客流高峰,候车室和站台摩肩接踵,车站周围旅店常常“一铺难求”,枢纽地位到达一个顶峰。
近些年,金华交通一直在发展,但各地都以“县县通高铁”为目标,金华的交通枢纽优势正在被缩小。比如,温州、丽水、台州在加速形成自己的对外交通网,不再由金华中转。杭衢高铁、衢丽铁路等项目也在建设中,衢州与杭州方向联接或不再经过金华。
金华难道要就此沉寂吗?
金华拥有活跃的市场主体和丰富的市场资源。金华市场经营主体突破200万户,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电商经营主体增长尤其迅猛。金华拥有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全国最大的永康五金商品交易市场,是全国货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金华抓住货运量大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货运物流。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金华开行了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每年开1列到2619列。十年间,金华海铁联运班列连年增长,2024年发运38.1万标箱,稳居全省首位。快递业务量逐年攀升,2024年超过155亿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快递第一城”。
有了货运量以后,就要考虑货物如何高效地运出去,不同运输方式怎么衔接?金华理顺陆港体制机制,为多式联运打通任督二脉。
2022年,省委赋予“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随后金华就作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战略部署。2023年,金华成立了金华市陆港委,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陆港委下设陆港办,设在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建立金华铁路建设指挥部、金义(义乌)机场迁建指挥部等,负责铁路、公路、水路、机场、低空经济工作。自此,金华的“公铁水空”,由原先的多部门管理变为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市陆港办)统筹。
三
现在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等工程,都在热火朝天建设中。除此之外,金华还谋划了场站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等104个大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加快推进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中欧班列发运能力将超过10000列、海铁联运发运能力达到9500列,年货运量达到2亿吨。
这就为国际陆港枢纽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首先,金华南站和义乌西站的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运能始终呈饱和状态,不少集装箱不得不改用公路运输。提升运能后,“义新欧”、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深入推进,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其次,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揭开序幕。随着市场采购的迭代,跨境电商规则等方面的完善,新贸易方式的创新,将催生“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商贸”等更多高质量发展融合班列。
再次,金华从2023年开始重点打造十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和纺织服装、光伏等产业链已经突破千亿。金华提出十条产业链有序向国际市场延伸,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都是重要通道之一。目前已经开行的班列中,光伏、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本就在不断增加,甚至开行了“班列+产业”专列。2024年,零跑汽车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超过30列。随着产能不断提升,出口需求潜能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