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 信息索引号:11330700002592740R/2024-00043
  • 文件名称: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3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金华市交通运输局
  • 成文日期:2024-02-2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2-21 17:30:41 来源:金华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量:​407
    分享:
         

    朗读

    首先感谢您对交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区交通组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力度谋划综合交通

    对标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新使命、新定位,市第八次党代会建设交通“三圈”的新要求,我局对金华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迭代升级,坚持谋划在前、实干在先,正在开展金华市客货运输体系战略研究,计划11月完成研究报告;市资规局也开展金华市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一)市域范围内加快构建“一枢两港三环八向”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

    未来五年将按照“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做大物流枢纽能级、创优交通开放平台”的总体思路,依托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金义主轴,加快构建“一枢两港三环八向”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织密铁路网、轨道交通网、高速快速路网,打造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枢”:即金义空铁枢纽,包括金义国际机场和金义站,建成集航空、高铁、轨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零换乘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服务国际、区际出行,兼顾城际出行。“两港”:即华东国际联运港和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三环”:沿都市区“同心圆”建设集轨道、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干线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复合环线。由金义东、金武永东线构成城际轨道交通环线。由杭金衢高速、义东高速、东永高速、金丽温高速构成高速公路交通环线。由金义中央大道、义东、金武、永武、东永等快速路构成快速干线交通环线。“八向”:围绕构建“米”字形综合交通通道布局,实施“北融南延东接西进”工程,一是向北衔接杭州(上海、南京)、合肥两个方向,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格局;二是向南衔接温州(福州)、南平(广州、深圳)两个方向,联通范围向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延伸;三是向东衔接宁波(舟山)、台州两个方向,与宁波共建义甬舟大通道,打通台金黄通道、接引沿海通道,快速借海出境;四是向西衔接衢州(长沙、昆明)、黄山(武汉)两个方向,进一步扩大向江西、长江中游地区的辐射范围。

    (二)市区范围内加快形成“两环四联九射”的快速路网体系

    规划布局:根据市资规局编制的《金华快速路网规划》,市区范围内规划形成“两环四联九射”的快速路网格局。其中两环为一环路和二环路;四联为迎宾大道、赤松路、仁芳街(环城东路南延线)、金星街;九射为二环北路-金义快速路、环城北路-金义中央大道、环城南路-金义南线、东市街-十白线、金武快速路、八达路-G330外迁线、金衢路-虹戴公路、金衢路-金兰南线、金兰中线。

    功能定位:一环快速路形成核心保护环,避免外部车流穿越核心,增加路网集散空间,疏解核心区交通拥堵。二环快速路形成外围保护环,屏蔽长距离过境车流穿越中心区,实现组团快联及沿线交通快速联系。四联快速路将一二环相互串联并与外围高速公路连接,强化“高快一体”衔接,实现对外交通快速转换。九射快速路为中心城区与金西组团、金义新区组团以及兰溪、武义、永康之间的放射性快速通道,满足中心城区与各功能组团及县市之间快速交通联系需求,支撑金义一体化、金兰同城化、金武同城化及区域协同发展。

    二、加大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一)努力争取国家专项债

    抢抓国家专项债发行机遇,对全市符合申请专项债要求的交通类项目多轮摸排,并多次与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沟通研究各种投融资模式,努力争取专项债,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今年已申报专项债的项目有2个,总投资59.5亿元,申请专项债2.4亿元,预计资金近期将会到位。通过征集摸排,梳理专项债储备项目8个,总投资283.5亿元,其中三十亿以上项目共3个。

    (二)加快综合交通建设

    今年计划完成299亿元综合交通投资,截至6月底,全市综合交通完成投资162亿元,完成占比61.6%,同比增长20%,增速全省排名第4,其中铁路完成投资58.1亿元,完成占比53.8%,同比下降2.5%;公路水运完成投资103.9亿元,完成占比67.0%,同比增长39.7%,增速全省排名第3。今后五年,计划完成1943亿元综合交通投资。

    目前,全市重大交通项目进展总体顺利,金义国际机场已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建设专项规划》等多部国家和省级规划。轨道金兰线已完成阶段性成果评审,计划在2023年底开工建设。轨道金武永东线目前已获省发改委赋码,正在积极争取纳入有关国家级规划,力争将其由远期布局项目调整为“十四五”实施项目。甬金衢上高速公路金华城区段已取得补正告知书。建德至武义高速婺城段已取得项目核准。义东高速公路南市至南马段、235国道金东安里至楼店段(金义中央大道)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三)加快推进环城路改造

    建设部门根据《金华市区快速路网布局规划》,已启动相关路段快速化改造,建成后,将形成“两环四联九射”的市区快速路网体系。目前,一环快速化一期工程(西线)已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北线)预计年底动工,计划2024完工。三期工程(东线、南线)已完成方案研究,待市政府审议通过后即可开工。

    三、加大力度治理城市拥堵

    (一)对市区红绿灯设置再梳理

    针对市区的红绿灯,我局会同建设部门进行研究了解,确实存在两个主路口之间普遍有一个行人红绿灯的现象,这样的设置较大的影响了通行效率。下一步我局将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红绿灯进行智能化改造。

    1.与浙江大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多湖中央商务区交通信号区域自适应控制试点项目。试点范围为多湖中央商务区李渔东路、东市南街、宾虹东路、复兴街所围合的区域,试点项目旨在通过采集道路动态交通流量、车速、排队长度等数据,通过后端大数据分析形成科学实时的区域信号配时方案下发路口信号机运行,从而达到信号配时随交通流变化实时优化的最终效果,并对最终信号优化效果与现有市区绿波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下步市区信号控制进一步智能化提升提指明方向。

    2.利用自身交通数据资源优势与浙江师范大学交通系开展全面警校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智能交通管理仿真决策系统,探索将交警交通流数据导入实时交通在线仿真系统,运用师大团队秒算级算法,对市区路口交通组织调整及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等交通管理措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模拟、仿真、评估,力求科学精准的为相关决策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师大团队已基本完成市区二环以内道路及关联小区模型的建设。

    (二)多方面化解“停车难”题

    1.提高停车泊位有效供给。充分挖潜可利用的空间资源,有效增加停车泊位。一是可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域考虑改建立体停车场、无人收费停车场等,针对性增加停车资源。合理利用闲置、未开发的待建空地、断头路最后一段路设置临时停车场。二是在绿地改造、新建开发项目时考虑设置(地下)停车泊位,在形成良好城市绿色环境的同时,有效增加停车泊位。三是继续开拓现有道路资源,在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交通信号齐整的情况下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施划停车泊位。

    2.利用法律手段整治违停行为。针对现有的以及以后增加的停车泊位,规范停车设施设置以及违停路段交通信号设置,严格停车执法,打消驾驶人违停的动机和侥幸心理,净化路面交通秩序。一是推行联合执法机制,交警和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履行执法职能,严处违停行为。二是其他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坚决打击马路市场、违规占道经营和私画停车泊位违法行为。三是加大对路面违停整治、提高通行效率等城市化建设宣传。四是增加视频监控采集违停违法行为设施投入,在违停严管路段设置高清摄像头,依托现有的监控设备升级改造,增加违停管控面,减少违停管理中的人力物力投入。

    3.强化科技应用提升管理效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职能部门和科技力量,实现停车社会共治。一是协调推进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停车管理工作,增强停车管理效率。二是完善推进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统一停车资源供需管理,及时归纳研判停车供需,运用数据全方位调整停车管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驾驶人。三是整合现有停车资源,在道路上增设电子停车引导牌,消除驾驶人特别是外地驾驶人因不知晓附近停车场所而乱停车的情况。

    四、加大力度完善轨道站点周边设施

    为提高群众出行便捷度,金义段开通前后,结合出行需求变化,已优化调整站点周边公交线路。其中,市本级区域站点(金华站—金华南站、综保区站—东华街站)以及义乌区域站点(义亭站—秦塘站)出入口300米范围内均已覆盖公交系统,有效扩大了轨道站点辐射面。

    同时,为提高公共交通换乘衔接能力,深入调研沿线周边公交站点、线网布局、交通接驳等情况,编制完成《金华公交配套金义东轨道交通沿线站点接驳方案》,提出近远期站点周边接驳优化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加快推动建立无缝接驳的交通网络体系。提前谋划并开发“金轨智行”APP,方便市民查看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点的接驳情况。

    我局将以金华市民的出行需求为根本,按照《金华公交配套金义东轨道交通沿线站点接驳方案》,做好公交接驳、站点周边配套设施优化工作,促进轨道与城市空间、市民生活融合发展,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紧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优化交通组织,加快建设交通三圈,奋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崛起浙中打造强大交通引擎。

    (一)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锚定“半年红、全年赢”目标,全力以赴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力争完成300亿元综合交通投资任务。一是强力推进“四个一批”项目。严格对照时间节点全力攻坚,推动重大项目有序建设、早见实效。二是创新破解要素制约。深化交通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探索“交通+资源”综合开发,并加强项目包装,吃透用足相关政策,努力破解资金保障难题,为项目推进提供保障。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充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全力向上争取交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凝聚项目攻坚合力。完善协同机制,健全重大交通项目工作机制,积极“跑部进厅”盯审批、争要素。高效运作交通项目工作专班,统筹跨部门、跨系统资源,构建问题发现、分析、解决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化解。

    (二)持续推进城市治堵

    一是协调开展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努力提升停车位总量。二是统筹部署“智慧停车体系”,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接入路内停车资源和路外停车场资源,打破传统城市停车信息资源孤岛,形成统一均衡调试管理,实现从点到面全覆盖。三是不断加大对停车的管理力度。不断推行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步伐,促进停车位有效供给。

    以上希望得到您的理解,非常感谢您对交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点击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