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金华 数说20年“金”彩蝶变

日期:2023-06-29 14:21:44 来源: 浏览量:​516
分享:
     

朗读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金华交通事业秉承“八八战略”指引,一张蓝图绘到底,加速赶超、跨越发展,实现“金”彩蝶变。

二十年间,金华交通事业争得一个又一个的全省、全国“第一”:高速公路发展成为“十字枢纽”框架;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县7个,创建比例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治堵工作五获全省第一;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如今,金华提出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公路交通全方位对接长三角;铁路交通东通沿海、西连内陆腹地;航空对内辐射国内重点城市、开拓对外国际航班;水运网通江达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20年绘就“一张网”

作为“浦江经验”发源地,二十年来,金华交通事业不断放大“八八战略”优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创了综合交通发展的崭新格局。

“这条高速期待很久了,现在从杭州回兰溪只要一个半小时,一下高速就是家,真是方便!”在杭州工作的陈先生,以往回兰溪老家最常走的路线就是杭金衢高速,一趟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如今走建金高速,车程缩减了近一小时左右。

2020年,随着建金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打开了金华北上“跨市连杭州、出省到安徽”的新通道,改变了金华北向融入沪杭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仅仅依托一条已趋饱和的杭金衢高速的路网“短板”,让金华市区高速公路网呈现出“十字形”布局。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是浙赣闽皖四省的交通枢纽。得益于先天优势,金华交通事业二十年间赶超发展,从0到1再到N,逐渐织密交通网,提升交通惠民的服务能级。

二十年间,全市公路总里程由6792.102公里增加到13231.88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409公里。

2002年,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金华至丽水段建成通车;

2005年,甬金高速金华段建成通车;

2008年,台金高速金华段、诸永高速金华段建成通车;

2015年,东永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营;2018年,义乌疏港高速开通;

2020年,建金高速、杭绍台高速磐安段建成通车……

短短二十年,金华境内已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还有10条在建或拟建。

高速公路的快速延展,是金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一个缩影。

二十年来,金华交通投资额逐年递增,陆海空建设齐头并进,“大交通”格局初具雏形。

铁路网建设,1998年金温铁路的全线通车,百年“铁龙”照进现实;20年前,金华铁路拉开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近到远”的巨幕:金丽温铁路2015年通车、沪昆高铁2016年通车、金台铁路2021年通车……目前,金华铁路总里程435公里,全省第二,其中高铁159公里,路网密度345公里/万平方公里。现有运营铁路6条(沪昆铁路、沪昆高铁、金千铁路、金温铁路、金丽温铁路、金台铁路),在建铁路4条(金建铁路、金甬铁路、杭温高铁一期、杭温高铁二期)。

水运网建设,钱塘江中上游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工程和兰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2018年建成,2019年衢江、兰江航道恢复通航,游埠、姚家船闸也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市规划航道总里程约238公里,通航里程约74公里,已投入运营的500吨级泊位8个。目前,罗洋作业区、兰溪港区香溪下杨货运码头已基本具备开港调试运行条件,多个作业区正在推进。

航空网建设,目前有义乌民航机场和横店通用机场;规划新建千万级航空枢纽——金义国际机场,已列入“十四五”民用机场建设预备类项目清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起航陆港“国际城”

金华是全国唯一一个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双物流枢纽地级市。向东,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向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海西经济区;向西,是“义新欧”连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是长三角极具活力的浙北、上海、苏南。

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日用百货、小商品、陶瓷、手机等货品的X8020次“中西建交纪念号”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奔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马德里,载着红酒、橄榄油、婴儿食品、日化产品的同名班列离开马德里,向义乌缓缓驶来。

大宗物资集散地,国际物流大通道。二十载发展,浙中之地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群。

新时期,金华锚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服务功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从“沿海的内地”向“内地的沿海”转型发展。凭借“浙江之心”的地缘优势和“百亿物流产业”政策扶持等,目前金华与国内320个大中城市通达货运专线,物流网络覆盖全球。

“卖全球、买全球”,现在已成为现实。2022年,金华成功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城市,联合宁波作为长三角唯一城市群入选,开创以城市群联合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的先例。金华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新“义新欧”+“义甬舟”和“保税+转口”区港联动组织模式。

现代物流发展极具活力,深化建立“1+1+X”的产业集群和物流枢纽体系成效显著。如今,“义新欧”班列年开行量超2200列,年发运标箱超18万,海铁联运班列往返运输集装箱超30万标箱。国内货运专线通达全国320个大中城市,物流网络覆盖全球。

2022年,金华快递业务量累计超118亿件,同比增长1.4%,稳居全国第一。凭借区位优势,金华已拥有大型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超过50个,物流市场主体超过1万,每天平均有3035万件快递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快递业务量诠释着金华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图景。“目前,金华相继建成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陆港两大物流产业集聚区,金义综保区、义乌综保区等6大对外开放平台;建成兰溪嘉宝物流园、东阳国际陆港、传化公路港等50多个物流基地。”金华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已基本形成“集群发展、多点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发展格局,物流设施规模全省领先。

目前,金华全市拥有规上物流企业211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56家,数量占全省近1/8。

继往开来,奋勇赶超

把舵定向“大交通”

“对标‘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紧抓黄金‘窗口期’,创新破解……”在2023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暨清廉交通建设工作会议上,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姜能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发出号召:扛起担当,奋勇作为,要全面掀起国际陆港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攻坚热潮,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当好开路先锋。

大抓交通、抓大交通。

“八八战略”为浙江发展指出了鲜明方向,金华作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要想激活发展后劲,交通基础服务必须“爬坡换挡”再出发。

今后五年,金华交通将致力于当好“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开路先锋,进一步把金华打造成长三角区域新门户枢纽,使金华成为全省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重点依托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金义主轴,加快构建“一枢两港三环八向”综合交通发展新格局。

“一枢”,即对标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在金义主轴上建设集航空、高铁、轨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零换乘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并以高能级的枢纽为带动,培育空港经济、枢纽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促进金华市区和义乌的融合发展,打造金义高铁新城和航空大都市,成为“浙中崛起”的主引擎。

“两港”,即对标德国杜伊斯堡等国际一流陆港、西安等内陆国际枢纽港,打造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陆港两大“亿吨级”国际陆港,着力构建金华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双”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组团。

“三环”,即沿都市区“同心圆”建设集轨道、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干线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复合环线。该区域将连接形成占全市1/4市域面积、3/4城镇建成区面积、4/5常住人口的城市和产业发展带,成为都市区交通发展的主阵地。

“八向”,即“米”字形对外开放的快速通道,向北,连通杭州(上海、南京)、合肥;向东,连通宁波(舟山)、台州;向南,连通广州(深圳)、温州(福州);向西,连通黄山、武汉和长沙(昆明)。

路网越织越密,行程日益便捷。

从公共汽车到火车、高铁,再到轨道交通,二十载一程,金华市交通运输局以实干实效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到2025年,金华将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铁”,铁路通车总里程达678公里,金甬铁路、杭温高铁、金建铁路建成通车,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到2027年全面实现到邻近省份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省内都市区1小时联系圈、都市区内半小时通勤圈的交通“三圈”,金华百姓的交通获得感将大大增强。

点击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