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大家好,我是武义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卢吕德,今天我为武义县的‘四好农村公路’代言。”6月8日,这段点击量超万的视频在掌上武义播放,这是全省第一次由县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为“四好农村公路”代言。
如何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武义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人管路”的工作格局。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1301.496公里(占全县公路比例达90.6%),农村公路均已等级化,实现了全县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运班车,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2019年,该县25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13亿元,增长16.4%。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路务民主监督”新模式、探索农村公路管养引进社会资本新方法、积极发挥科技手段提升管养质量新举措,被评为浙江省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探索了一条“四好农村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的新路子。
从“良法善治”转向“全民共治”
多年来,“后陈经验”在武义的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后陈经验”在“四好农村路”的基层治理中再次得到深化创新。2019年初,武义县借鉴村务监督的好路子,在258个行政村把爱路护路写入“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创农村公路“路长+路务民主监督”监管模式,成立“公路路务民主监督小组”,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等涉路工作监管考核全覆盖。聘用19个民主监督员和14个行风监督员负责农村公路涉路工作监督、协调、培训、考核。探索“党建+监督+农村公路”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2019年完成监督员培训4次、参与考核4次、协助农村公路解决问题124件,极大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和提升群众参与度。同时,采用“党建+项目”“一长四员”的管理新模式。一方面在工地组建“四好农村路”临时党支部8个,管控项目建设。
从“有路专养”转向“社会共养”
每年,武义县农村公路受暴雨、山洪、台风、风雪冰冻等影响严重。公路严重受损时,修复资金不足、拨付慢、难筹措等问题凸显。从2017年起,武义交通部门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农村公路财产损失综合保险,为该县境内总计1301公里的农村公路上了保险,以279万元保费投保了总保额达25亿元的财产损失险,期限为3年,成为金华首个为农村公路上保险的县市。2019年已赔付达663.76万元,节约财政支出384.76万元,化解风险和减轻财政压力双受益。
为有效破解资金和建设任务难题,采用PPP融资模式中的BOT方式实施,县道山赤线、桐双线等7个项目引进社会资本方参与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以融资模式的创新来促进和推动“四好农村路”创建,让武义的广大群众在短期内就能享受到“四好农村路”的创建成果。
从“粗放兼管”转向“科技共管”
由武义县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在该县范围内开展公路联合治超专项行动,完善非现场执法网点布局,使治超工作进入长效状态。
武义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农村公路实施自发光累计达310公里,交通事故率整体下降48%,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事故率下降70%。打造以自发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特色的“安全路”。
从“有路必养”转向“追求路美”
武义县因地制宜,以温泉养生环为框架共计257公里,形成“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联城路、联乡路、联村路、联景路、联心路”,打造“一路一特色”的文化公路。
围绕革命老根据地的红色历史背景和武义交通红色工地、清廉交通等,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公路。围绕“水养”“体养”“气养”“药养”“食养”等五养元素打造康养文化主题公路,同时开展慢行、骑行等健康休闲元素、慢行绿道活动,包括农家乐品牌、骑行文化延伸等方面挖掘提升。围绕武义泥茶壶、花灯花轿、武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打造古韵文化主题公路,挖掘提升武义非遗特色展示、沿线产业等方面,以及履坦千年古埠、古村落、湿地等历史底蕴内容。围绕武义畲族文化元素打造畲族特色主题公路,挖掘提升武义畲族历史人文、畲族传统习俗、畲族小吃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