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

日期:2019-01-02 16:24:41 来源: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鲁迅先生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道出了“事在人为,路在脚下”的哲理。多少年来,行路难,一直困扰着山区人民。关于路的话题也一直与磐安人民脱贫致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若要富,先修路;要大富,修大路”已成为山区几代人的渴望和夙愿。对此,改革开放30年浙江交通老黄牛奖获得者、浙江省交通厅下派到磐安分管交通的杨信安副县长有着更深的理解。

1996年年初,杨信安一到磐安就为该县的路而日夜奔波,踏踏实实、尽心尽职地履行着一个有着25年党龄的国家干部的历史使命。在他的精心开拓下,磐安县的交通事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时任磐安县县长刘树枝曾多次对省领导说:“欢迎省里多派像杨信安这样勤勤恳恳,注重实干的好干部”。这话道出了磐安人民的心声。

 

山穷水复疑无路

 

1996年1月,省交通干部学校副校长杨信安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在杭城工作了34年,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居然会被下派,而且下派到从来没有到过的山区县磐安任分管交通的副县长。

汽车奔驰在杭州到义乌宽阔的国道线上。车过东阳,马路一下子变狭窄了,而路旁的山也随之慢慢变高,杨信安的心也倏地一下子收缩了。一种潜在的预感闪烁在他的脑屏:也许磐安就在这“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尽头吧!汽车穿过山洞,杨信安却丝毫没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既来之,则安之。”杨信安暗暗宽慰自己。然而,现实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使杨信安“安”起来。

一说到磐安的交通就让人头疼。早年发生在该县的“两路风波”的阴影至今还笼罩在交通局干部职工的心里;“斐湖事件”仍震撼着全县人民的心灵,呼喊着大家对做路的理解;“高丘桥”的倒塌,令高丘全村男女老少望桥兴叹,流下伤心的眼泪。可以直率地说,杨信安来得真不是时候。当然,对于磐安交通事业来说,杨信安却如及时雨,来得正好!

初到磐安,杨信安就和交通战线的干部职工促膝谈心,鼓舞士气,并深入基层,了解磐安的交通情况。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跋山涉水,跑遍全县所有乡镇,走访了许多山村,对交通不便带来了种种困难,对群众迫切希望改变交通落后面貌的强烈要求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山区群众“砸锅卖铁”,宁可“老婆迟讨,房子迟盖,家电迟买”也要凑钱做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杨信安。杨信安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他走访了11个道班和县所属各交通单位,并且像小学生一样,“挑灯”夜读交通书籍,提高自己公路建设的专业知识,使自己不说外行话,更重要的是对交通建设的质量能有足够的把握。来磐不久,他就挑起了尚尖公路改造工程总指挥的重任,独当一面地行使着一个分管交通工作副县长的职责。

 

人到山前必有路

 

“万山之国”的磐安,抬头见山,低头还是见山。但杨信安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凭着“路在脚下”这样一个信条。杨信安抓住一个“跑”字,用双腿为山区人民跑出致富路来。他跑省城,只要是一人独往,他总是坐中巴车,县里给他安排小车,他总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考虑到如果坐小汽车去,且不说来回的汽油费,光过路费来回就要100多元。磐安穷,他不忍心花。久而久之,他有了一个“中巴县长”的雅号。

在杭州,杨信安家住古荡新村,离省厅和厅局领导住地都有二、三十华里,为节省开支,他从来舍不得花钱“打的”,总是骑自行车来回。一次,他从杭州家中骑自行车去找交通厅领导,想不到竟下起雨来,他如落汤鸡般走进厅办公室,可厅领导却不在。到晚上7点多,他又冒雨敲开领导家门,可是还不见领导的身影,无奈之下,杨信安只好在路灯下等厅领导回来。

苦心人,天不负。省交通厅领导深深地为杨信安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染,听了他的汇报并仔细察看了他随身携带的《磐安交通图》后,省交通厅在缺资金的情况下,还是给磐安拨了300多万元资金,保证了新过境公路在1996年如期开工。

当然,靠上面拨款真是“杯水车薪”。要做路靠的还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在修建九和乡至东阳八达乡的公路时,杨信安的腰疼得很厉害,但为了和东阳市领导达成共建九达公路的共识,开会、协调、碰头,他忙得顾不上吃饭。这些,九和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九达公路开始募捐时,谁都想不到这个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的穷山乡半个月内竟集了70万元。

时间流逝,加深了杨信安与磐安人民的感情,在与交通部门的共同创造中,他也深深地爱上了磐安这块创业的沃土。两年来,他为新过境公路捐资1000元,方前高丘桥捐资500元,另外还给磐安的希望工程、结对扶贫、九达公路等等累计达10多次共3500多元。

 

踏平坎坷成大道

 

“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这是杨信安在磐安给自己的箴言。面对“两路风波”的沉痛教训,杨信安更是视质量为生命。他深深地知道,山区人民做路难,上面争取资金不容易,老百姓将血汗钱投入到做路上,作为交通职能部门决不能再做劳命伤财的事。每做一条路,他都要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在新过境公路招标中,有个十年未见的老同学,受人之托带了烟酒等礼物来看杨信安,被他回绝。一个在磐安施工的经理,是杨信安的学生,以师生之谊送了“土特产”。杨信安告诉他:“我们现在的关系是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关系,你不要搞感情投资,要集中精力把质量搞上去,这才是对老师的最大尊重。”

杨信安时时告诫自己,路,要经得起上级部门的检查,经得起广大群众的检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96年4月,省领导路过云大公路向县政府提出该路段路况差,行车难时,杨信安闻讯,立即上路检查,尔后与交通局长张生其一道带领交通系统46名干部职工上路清基,深挖边沟,铺平路面。杨信安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带头劳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言传身教,做出表率。像这样的劳动,杨信安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

事在人为,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公路档次的提高,黑色路面、高级、次高级的路面在磐安都实现了零的突破,截止1996年底,全县通车公路达344.62公里,其中沥青路面85公里,砼路面27.4公里,改造拓宽66.7公里。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踏平坎坷成大道。交通系统以闪光的足迹走出低谷。1996年交通局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县公路管理段被授予县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县汽车运输总公司荣获省文明单位。

交通系统出现了生机盎然的新局面。当初交通局提出的“一年挽回影响,二年重塑形象,三年争取先进”的目标,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全部实现了。1997年,磐安县的交通建设无论是工程数量还是投资总量,都是1983年复县以来最多的一年,其中新建续建公路27公里,铺设油路50多公里,22个行政村的简易公路在年内通车。磐安县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将提高到18个百分点,公路通行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磐安新过境公路已初显“雄姿”,新的交通格局正按照宏伟蓝图一步步地实现。杨信安,一个来自都市的下派干部,为了打好磐安的脱贫攻坚战,他已经全身心地融入了“万山之国”的磐安,与磐安人民一道开辟着一条又一条康庄大道。

时过境迁,20多年过去了,回想在磐安的岁月,杨信安说:磐安山好、水好、人好,是一个可以干成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