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今年以来,在金华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真正使交通成为社会发展先行官”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从严管理、率先作为,大力实施金华交通“九个二”工程和“5816”计划,加快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保持了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
一、上半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年初至今,我们以开展“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为契机,拿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勇气,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强化工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一)突出重点抓项目,有效投资跃居全省前列。1-6月份,全市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2%。根据省厅的通报,1-5月份,我市交通计划内投资总额列全省第2名,项目完成比例列全省第3名,同比增速跃居各地市首位。完成投资总额、项目完成比例、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全省排名提高4、4、2个名次。今年,我市交通建设重点推进的项目多达80多个,计划投资158.1亿元,目前各项工程全面启动,部分工程超序时进展,总体推进顺利。
1.高速公路项目。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全线进展顺利,6月6日起,牌头至上溪段已封闭施工;临金高速公路,“工可”批复的13个立项前置性支撑文件已完成审查或批复,“工可”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公司已经成立;东永高速公路已于7月6日正式通车;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新狮)互通连接线提升改造工程,左半幅沥青中、下面层已完成,南侧绿化景观工程已开始施工,匝道北侧停车接待区改渠、挡土墙及土石方已开始施工,中央防撞护栏已经开始施工;金丽温高速公路增设金东互通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义乌疏港高速,工程总体形象进度为17%,路基20%,桥涵17%,隧道15%。
2.330国道改建。金东十八里至兰溪沈村段改建工程,婺城段完成路基填方6272m3,挖方4074m3,白沙溪大桥老桥已全部拆除,完成桩基浇筑80根,立柱浇筑24根,系梁8条,盖梁2个。金东段已联系省交通设计院重新设计十八里立交连接匝道设计方案;永康市区段外迁工程,总体形象为路基5.3%,隧道工程27 .7%;兰溪永昌至建德交界段改建工程,发改委已发受理通知单,正着手线位调整及项目前期水保、环评等编制工作。
3.省道改建项目。44省道武义城区段改建工程,完成路基工程61%,桥涵工程76%,路面工程28%,交安设施完成9.5%;42省道磐安县下葛至潘潭段改建工程,一期已完成路基工程66.5%,路面工程6.8%,桥梁工程83.2%,隧道工程80.1%;40省道磐安沙溪口至仙居新庄改建工程,完成路基工程85.9%,路面工程66.1%,桥梁工程114%,隧道工程75.4%;37省道东阳李宅至义乌青岩刘改建工程,东阳段完成施工路段路基工程的84%,义乌段完成路基17%,桥涵10%,隧道15%;20省道浦江联盟至古塘段改建工程于比预计提前两个月通车;03省道义乌段改建工程,完成路基100%,桥梁121%,隧道162%。
4.水运开发项目。衢江航运开发项目,姚家枢纽:船闸主体围堰纵向围堰填筑至32m高程,上游横向围堰填筑至29.7m高程,下游横向围堰填筑至27m高程;下游引航道连接段土石方开挖完成;下游引航道连接段1013.6m砼施工完成约1/3,累计工程量1670m³等。本月完成投资量265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025万元,安装工程投资67万元,其他费用360万元。自年初累计投资12100万元。游埠枢纽:一期围堰内泄洪闸4#-11#闸墩浇筑高程至牛腿以下部位,约占一期泄洪闸总量量83%。兰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完成。
(二)精心谋划抓治堵,以“六大行动”引领特色鲜明。
围绕省定8大项25小项任务,大力开展治堵“六大行动”,截至目前,除部分软性指标外,12项完成50%以上,7项全部完成。一是全力开展公交示范城市创建行动,不断提升公交分担率。市区已建成2个公交首末站,新增、改造6对港湾式停靠站,新增公交专用道5里;新增68辆公交车,5条线路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完成了智能化公交运营调度系统并试运行;创建“金华行”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实现多功能城市交通公共出行服务查询、方便群众出行。全面升级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24小时利用服务;投资1.25亿元建成BRT1号线15.5公里,2月12日投入试运行,群众反响强烈。BRT2号线全长24.5公里,计划投资1.4亿元,9月份开工建设,年底投入试运行。二是全力开展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不断提升道路通畅率。完成市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公里,打通断头路2条,建成人行过街设施1处,新增停车位3395个(其中公共停车位84个);2个旧小区开工改造,新增停车位36个;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将采用PPP模式建设停车诱导系统及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现正与相关企业进行恰谈。三是全力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守法率。划定市区江南商业区、江北商业区两处省级交通常态严管示范区,打造主城区快速通道5公里,出台了《创建交通常态严管示范区和打造主城区快速通道工作方案》并实施。重点路口精细化建设16处,实现重点严管道路和严管示范区机动车守法率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0%以上,交通满意度达80分以上。四是全力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行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4月1日起市区发布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建设;完成智能化交通诱导系统并运行;创建“金华交警”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推送路况查询、机动车违法查询、事故快处快撤、拥堵点上报等20项服务功能。五是全力开展畅行金华治堵宣教行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制作完成年度治堵公益短片并在电视台及影院滚动播放,先后组织文明健步走、绿色骑行、微信点赞、文艺演出、图片展示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治堵,营造了全方位保畅氛围。六是全面推进县域治堵,打造美丽县城交通风景线。县市共完成新增公交车辆16辆,新增优化公交站点95个,建设首末站1个,新增公共自行车500辆,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361公里,疏通拥堵点4个,新增社会停车位3748个(其中公共停车位924个)。其中义乌市出台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拉开出租车行业改革序幕,破解市民出行难题。
(三)铁腕整治抓治超,长效管理机制逐步确立。从去年11月以来,市委徐加爱书记先后对治超工作作出了“下决心铁腕整治”、“ 提出以反腐的力度、铁腕的手段开展治超工作”的批示。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集中治超行动3次,仅市区就出动执法人员1.7万余人次,查获超限运输车辆1940辆,卸载货物5万多吨,保持了对治超工作的高压态势。婺城大力推行科技治超,金东固定卡点守要道,兰溪交通、公安联合治超成常态,东阳发挥路政协管网络加大农村公路的治超力度,义乌规范工程运输车的运营秩序,永康开展“利剑一号”、“春雷一号”专项行动,浦江实行弹性治超,武义县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治超工作等等。因超限超载造成的“灰尘”、“噪音”、“洒落”三大症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保护,道路通行秩序、通行环境、通行安全有效提升,治超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金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金华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市治超办已从交通运输、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抽调14人,于开始集中办公,市治超机动大队已正式组建。各县(市、区)也将于前完成相应的机构和人员配置。“治超”工作机制不健全,仅靠交通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新阶段。,市政府召开全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综合治理部署动员会,上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中梁主持召开了全市第一次治超工作组长会议,提出“要打好首战,打出成效,形成震慑力,从严从重从高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工作要求,金华市新一轮“治超”战役已经打响。
(四)多措并举抓治理,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坚持整治与规范并举的原则,全方位加强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规范交通运输秩序。一是开展专项活动净化运输市场。先后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 出租车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
对涉嫌违章的危化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对出租车存在的随意乱停、不按规定排队候车、随意调头、拒载和拼载等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检查危化车辆235辆,查处未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12辆,出租车违规经营记分1360辆次。二是全面完成公路边“三化”(路域环境)排查工作。按照“快、全、细、实”的要求,全面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排查工作,据统计,金华市共有需要整治点位3611处。5月15日,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率省政协、省公路局、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相关领导等组成的公路调研组,实地督查指导我市公路边“三化”(路域环境)排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强化责任抓好水上交通安全。切实加强对客渡船、游览船、危险品运输船等船舶的安全监管。突出安全重点,强化渡口安全监督管理,督促各渡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渡口安全责任书签订率、渡船安检率均达到100%。加强船舶登记工作,共完成船舶登记工作9项,配员登记6艘,船舶注销登记4艘。辖区共办理船舶签证121次,其中定期签证102次。四是加快推进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金华市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金华市道路运政指挥中心、金华市水上交通指挥中心等“三个中心”和金华市公路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金华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出租车三网合一平台等“三个平台”建设。全市交通执法车辆60%安装车载视频系统,配备单兵装备320套。重要路段、路口、区域监控视频安装74路。出租车月业务量提高66.7%,ETC用户突破5.5万辆,旅游客运业公共服务平台—金华“游巴网”计划于7月投入试运行。
(五)坚定不移抓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一是抓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城际客运运营体制机制改革,2015年1月1日,顺利开通金兰中线城际公交,金兰两地客运进入城际公交时代。继续大胆尝试“先培训后付费”的学驾新模式,探索交通非现场执法模式,非现场执法案件率达到30%。在市区两个检测站设立“运政便民窗口”。开展普通货运新车营运证办理、营运车辆年审登记(两客一危车辆除外)、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结果信息采集等业务,月均办理业务约1300件次,为车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是抓管理创新。开发建设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系统,全面建立危险品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安全状况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准入标准为基础,以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生产开工许可为主要内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网提升,创新更多便民服务的方式方法。三是抓科技创新。上半年,我市3个项目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鉴定,其中2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1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1个项目列入浙江省交通厅2015年推广应用指南。
(六)转变作风抓形象,最美行业创建卓有成效。印发《金华交通深入开展最美行业创建深化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金华交通深入开展最美行业创建深化年活动任务分解的通知》,最美行业创建蓬勃开展。一是培育最美交通人物群像。在交通运输各个领域培塑最美人物,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市金盾出租车有限公司驾驶员孙保金被推荐为“金华市道德模范”候选人。二是开展打造最美交通运输服务品牌。继续巩固和完善“精品公交线路”、“雷锋车队”等品牌,与“8890”便民服务中心、市文明办联合组建出租车“8890”为民服务车队,打造出租车“8890”为民服务车队新品牌。以BRT1号线和精品公交线为主体,打造“BRT+”服务特色和“精品线+品牌”服务特色。积极开展争创“品牌驾校”、“明星教练员”等活动。三是推进交通运输文化提振工程。紧扣建设法治交通的要求,以行政执法“三基三化”为载体,提升执法形象,加强队伍建设。在交通运输服务岗位开展志愿者主题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团队,实现常态化服务,把交通运输窗口单位打造成社会公益服务平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重点项目建设政策处理压力大。要素短缺,融资难、征迁难、审批难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土地指标紧缺,占补平衡矛盾突出,如义乌、永康等,交通项目在土地指标及占补平衡问题上受制约较为严重。一些重点项目、部分跨县(市、区)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约需两年以上时间,有的甚至更长,涉及环节较多,程序复杂,推进难度相对比较大。
(二)公路总体路况差迎“国检”压力大。今年10月份,交通运输部将对浙江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路况占比65%。从省公路局2014年路况评定数据路面分项指标来看,全市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为86.8(达到90以上不扣分),扣分路段里程合计689.25公里,占评定长度的59.08%,其中扣分路段里程最多的区域分别是东阳、兰溪和永康,扣分里程分别为179.362公里、126.150公里和108.276公里。其中收费公路2014年使用性能指数(PQI)均值只有81.7(全省非收费公路平均88),特别是东永线、龙葛线路况质量下降比较明显,PQI均分别为75.9、66.8,差距明显。
(三)行业安全和行业维稳压力大。随着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的深入,行业内部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凸显,例如城际客运体制机制改革、驾培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实施后的积压学员问题、出租车行业改革等都可能造成行业的不稳定。受高铁发展、私家车增多、专车服务等因素影响,运输企业经营效益逐年下降,以客运的黄金线路为例,高铁开通后,金华至杭州客流量下降约50%,效益开始大幅下滑。对企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如标准化建设、安全评估、安全资金的投入、安全科技装备的使用等,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大。
(四)衢江项目建设受因素制约存在影响进度的可能。
5月份,省防指书面发函金华市政府,要求降低一期泄洪闸围堰高程,应省防指要求,当地已将游埠泄洪闸围堰降低到31.8m,姚家泄洪闸围堰降低到28.7m,姚家船闸降低到27m。因围堰降低,过水的频次增加,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姚家枢纽水利金属结构招标后,福建水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向浙江省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投诉浙江江能机电有限公司业绩造假,省招标办已予受理。兰溪市港航开发建设指挥部按照省招标投标办公室要求进行了书面反馈。截至目前,省标办一直没有处理意见,此项目处于停滞阶段,很可能影响金属结构安装。